攤牌篇 – 古典個案

攤牌篇 – 古典個案

1.攤牌的故事

在大陸做生意,有很大的機率會遭遇到與衙門攤牌的問題。大陸衙門的內部鬥爭,引發出攤牌的問題也是無日無之。衙門的攤牌故事,有它的必然性 。衙門攤牌故事的演變過程,也有它的規律性。

首先,某個衙門利用手上的職權找到了撈錢的商機。於是,這個衙門的爺們,趙爺,有了錢財源源入袋。

於是,就會有其他的衙門爺,李爺,看的兩眼紅紅。會處心積慮設法進來分些油水。

兩個爺們, 趙爺與李爺,就會展開明裏暗裏的鬥爭。好像 Discovery 頻道裏的那兩隻大狗熊,大眼瞪小眼;一隻在防守、一隻要攻擊。

通常,李爺會趁趙爺不注意,狠狠地咬了趙爺一口。趙爺有了警覺,全力一擊,反撲成功,也狠狠地咬了李爺一口。

於是,雙方各得一分。接著,趙爺李爺,都會全神貫注,做出最後的生死拚搏。這一次,雙方都知道,贏的全拿、輸的要向對方磕頭求饒,俯首稱臣;輸的人剩下的後半生,難免是抑鬱以終。所以,雙方都必須卯足了百分之兩百的力氣,拚個你死我活。

趙爺與李爺的最後拼搏,類似兩隻大狗熊的相撲互撞、又咬又打,就是中國衙門學裏攤牌篇的寫照。

2.快活林的啟示

水滸傳裏孟州城的牢獄長施家父子,利用手中的權力,雄霸快活林 。經營餐飲、旅遊業與色情業撈錢,每個月大把銀子滾滾而來,真是快活。軍方的張團練看了眼紅,於是請了黑道大個蔣門神,趁著施家幫不注意,一下子發動攻擊,揍了施恩,搶了快活林。於是,客商與百姓的銀子滾滾,換了主子,現在都滾進了張團練一夥的口袋 。

我們可以用 十六個字 說明其中的奧妙:

“手中有權,就可撈錢;要想撈錢,必先奪權。”

施家幫不甘受辱,他的重手反擊,就是利用新到的囚犯武松。這一次,打虎英雄再度發威。武松喝飽了老酒,使出醉拳步、鴛鴦腿,踢翻了大個蔣門神,打得老蔣“嘴青臉腫,脖子歪在半邊,額頭角流出鮮血” 在地下叫饒、無條件的投了降。

施家幫反擊成功,是水滸傳的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於是施恩重新搶回了地盤。故事發展至此,施家與張家,兩隻大狗熊,各得一分。

接著就是雙方的決戰了,也就是我的衙門學的攤牌篇。

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夕。表面上,十分的平靜。平靜的原因,是雙方都需要花點時間,來調配力量。讓最後的一擊,具備了最大的殺傷力。這雷霆萬鈞的一擊,務必要把對方置於死地。不能給對方任何還擊的機會。

3.攤牌篇的定律

在中國,攤牌的定律是這樣的:

1)找上級哭訴

中國的官場,是上下利益集團掛鉤。下級做得好,上級總能得到好處。下級情況不妙,上級通常是關起門來,把出事的下級先罵一頓,對外還是要砲口一致。在本質面來說,上下級之間,畢竟彼此有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榮盡榮、一枯俱枯。

所以,攤牌篇的第一的規律,就是找上級哭訴。下級必須硬著頭皮,挨頓好罵。被罵的越兇,代表長官越是關愛。罵完了,雙方再好好坐下來,建立攻守同盟,克敵制勝。

如何哭訴?哭訴的原則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喻之以利。最後,上級就會誠懇的拍著下級的肩膀說:

“小李啊,你也太大意了。怎麼這麼不小心,搞成這個樣子?這樣吧,我這次幫幫你。下次幹事,你要多放點心眼。”

2)好好策劃

攤牌的戰況與之前的拼搏,有一個明顯的區別。之前是鬥力與鬥狠,現在是鬥智與鬥法。所謂的鬥法,不是鬥法律、是鬥法寶。也就是鬥詭計。要讓對方墜入圈套、最後的局勢,要由我方完全掌控,才算結束。

3)從要害下手

策劃的重點之一,就是從哪裏下手。通常的做法,是祭出一條詭計,先向一個關鍵人物下手。這個關鍵人物被制約住了,再順籐摘瓜,一個一個的收拾下去。

4.孟州城攤牌

水滸傳武松在孟州城的故事,就在闡述衙門攤牌策略的運用。

武松在快活林痛打了張團練的幫兇蔣門神,搶回了快活林。施家幫立刻加重了抽成,銀子滾滾而來。張團練就帶著蔣門神去向上級,孟州兵馬守禦張督監(大約是地方軍管區司令)哭訴。完成了哭訴的程序之後,張團練也用上了中國人的老招數,跟張督監結拜成了兄弟。

結拜兄弟的意思,就是張團練對張督監做出了承諾。以後快活林賺的錢,大家會不分彼此,一起自由花用。

哭訴是攤牌篇的第一步。依照我的定律,接著就是:

– 好好策劃
– 從要害下手

張督監的計謀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把武松調到都監府做親隨。混了一陣。趁著中秋賞月的好日子,把武松灌了酒、栽了贓 。於是武松墜入圈套、被當成了賊,送進了知府衙門。張督監再派人到知府衙門,動用了關係、上下使用了錢,要把武松判個死罪。

這就是攤牌的重重一擊。張家幫的策略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勢與關係,佈下陷阱、織人如罪、再借刀殺人。這是衙門爺的專長。

張家幫選擇下手對象,是武松。武松只會打老虎、不會打官司。所以這樣一搞,張家幫穩贏、武松必敗。武松被解決了,再來收拾施恩,搶回快活林。必然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

張都監的策略果然不錯。依照計策,先收押了武松,送給了孟州知府去收拾;然後蔣門神又跑回快活林,痛打了一頓施恩。快活林當場又換了老闆。上級出手,攤牌成功。當然,參與快活林分錢的官爺,又多了一個張督監。快活林的客商百姓,恐怕要付出更多的保護費以及釐金。

武松在山東清河縣打官司,打不過西門慶,當了囚犯;現在在孟州城打官司,打不過張家幫,又當了死囚犯 。武二郎一回生、二回熟、當囚犯也當出了經驗。看清了官場的這一套臭把戲。

武松的對策,直接了當,只有一招:打!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先秦 采薇歌. )

當沒有法制與正義可言的時候,用暴力來面對暴力,也很難說是對還是錯了。

5.全都沒有了

武松是水滸傳的重點人物。金聖嘆的水滸傳通行本,一共有七十一回。其中自第23回到第32 回的十回中,武松都是主角。所以就篇幅而論,武松故事的特寫,大於其他的107位好漢。

我認為,膾炙人口的武松打老虎的故事,其實不是重點。武松故事的重點,在於它很清晰而實在的描寫了中國的衙門學。中國的衙門如何運作、官爺的心態是怎麼回事,打官司的關鍵竅門是什麼,撈錢的手段是什麼,以及衙門之間如何鬥爭攤牌 。這十回的武松故事,真正的主角,應該是中國的衙門學。

有句詩話,原是用來形容紅樓夢,一樣可以用來形容武松故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武松憑藉他的天賦異稟,在飛雲浦再度發威,幹掉了要謀害他的押解公人。接著是血濺鴛鴦樓,武松用他的方式,直接與張家幫攤牌,殺了張都監、張團練以及蔣門神。故事發展到此,攤牌篇也終於劃上了句點。

水滸傳寫武松,一路走來,從景陽崗打死了老虎;到獅子橋下幹掉了西門慶;再在飛雲浦殺了公差、鴛鴦樓除了張家幫;最後是夜走蜈蚣嶺、落草為寇 。這些地點的名稱,也很有趣。似乎有它的含義。武松從景陽崗、獅子橋、一步一步打到了鴛鴦樓、蜈蚣嶺,代表著武松的路是越走越晦暗,格局越來越沒落。堂堂的打虎英雄,最後畢竟成了個難見天日的江湖行走。

我想,水滸傳點明了一個論點,當大環境是無可逆轉的時候,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與大環境相抗拮的。武松的個性與作風,與大環境難以調和。最後,很自然的,武松一步一步的,越走越偏離社會大環境,終於成了個孤立於主流社會之外的邊緣人。

我們再來看看衙門的攤牌結局。攤牌的結局是張家幫的人,都命喪都監府。武松剃了頭,成了個行者;也就是今天的流浪跑路工。快活林的問題鬧大了,上級的上級,勒令查封了快活林的生意。施家幫撈錢的地盤也沒了。而且施家幫因為與張家幫的軍方系統,結下了仇恨;從此以後,日子也不好混了。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人的問題。你有我沒有,我就要鬥你。鬥來鬥去,結果是全都沒有了。

所以,我寫了首“有有歌”:

“你有我沒有,我就要鬥你;
我有你沒有,我就得防你。
你有我也有,我就想搞你;
統統都沒有,大家好兄弟。”

Guru 200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