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金門

又見金門

我是一九五六到一九六零年,在台灣讀的大學。畢業後去金門服役九個月。那時正值八二三砲戰的第二年。海峽兩岸的「關係」非常緊張。雖然防地是在金門的後方,背對著大陸,但是金門就那麼大,什麼位置都是「前線」。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半夜去「搶灘」。所謂「搶灘」就是帶了兵,半夜摸黑到海灘上去搬運從登陸艇上御下來的物資。為什麼都是半夜呢?理由簡單。因為對方沒有辦法對準我們開砲射擊。天快亮時我們就回到駐地。連裡還準備好了點心和熱湯慰勞我們。50多年前的往事,歷歷如在眼前。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半夜從天空中漂下來的傳單和「喊話」。我到金門報到的時候,正值秋高氣爽的九月。皎潔的月亮,高懸在萬里無雲的天上。靜寂的夜空中,不時傳來對岸微弱的喇叭聲「92師的弟兄們,歡迎你們攜械回到祖國來」。更有那深夜中不時漂下來的傳單。清晨就要帶了士兵去碉堡外,撿回來上繳。那時年輕,覺得好玩,一點也不辛苦。而且「政治思想模糊」,從來沒有覺得對岸是「匪」。總覺得都是同胞。現在才知道一切OK 。

五十多年後,我終於有了機會再度登臨金門。這次可是從當年的「匪區」廈門乘船過來。金門變了,完全不認識了。頭一個感覺是「人去樓空」。當年的那種熱鬧和緊張的感覺完全沒有了。我當兵時,島上的「阿兵哥」有五、六萬人。現在街上一個也沒有。到那裡都是稀稀落落,看不到人影。真不知道現正的金門人,何以為生?該不會全靠觀光客吧?整個downtown 只有一條街,雖然家家戶戶都掛上國旗(如上圖所示),形成全世界,包括台灣都沒有的現象,但是還是覺得「冷清」。反倒是景點之一的地下坑道(如下圖所示)是全世界都沒有的一條運輸通道,印象深刻。想當年多少「阿兵哥」費了多少血汗築成的!而如今卻成了「景點」之一。緊接著的是金門的downtown鬧區。大概店家門也覺得太不像鬧區,都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搞不好,全世界只有那裡認為是「國旗」。

唸大學和當兵時,時認識了幾位金門人,才知道他們的辛苦。那時他們唯一的出路是「到台灣去」。因為不准出國,除非考取留學考試。你有親戚也不可以「依親生活」的申請出國。現在知道那時的境管單位,太怕事了。多少事,都是怕!怕!怕。

上面這張是金門的「僑鄉」。建築得非常美好。就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如此。也是人去樓空!僑胞,包括金門僑胞丶都是如此。你想想:那個年代,那個環境,都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尤其二樓外牆上的槍眼,格外醒目。更說明了生活的艱辛。

別了,金門。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景點,都有她輝煌的歷史和定位。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我們都背負著「它」。願妳長長久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永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