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的山明水秀

南歐的山明水秀

南歐給外人的感覺,一向是個文明先進,山明水秀的地方。是否文明,是否先進?姑且不表。起碼那「山明水秀」當之無愧。本文借谷歌(部分影像照片)和作者(文字描述)在去過的和在當地看到的,為讀者們一一報導。

去過之後,才知道最令人感動的,是上天「厚待」南歐子民。不止山明,不止水秀。光那冷暖適中的氣候就令人羨慕。以前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地中海型氣候」,去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乾爽舒適,不熱不冷」。我們這次是八月去的。萬里無雲,心曠神怡的到處走動,沒有流汗,沒有熱到。沒有下過一次雨,天天天藍。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地中海型氣候」。

再其次,「山明水秀」當之無愧。每到一處都是有山有水。或許因為我們是觀光客,走的是風景線。沿途過去;山山水水,美不勝收。驚嘆之餘,細看當地居民,各自為生,忙著賺觀光客的錢,笑臉相迎,但是沒有興奮的表情。大概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覺得不過爾爾。真是好生羨慕。只是有一點好奇。這些當地人,坐在街邊的咖啡店裡,喋喋不休的在聊什麼?東家長,西家短?將心比心,大家都在為五斗米折腰。攪不好,還在笑「這些觀光客的錢,還真是好賺」。

倒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他她們對宗教(多半是天主教)的虔誠是不容質疑的。北歐和中歐因為幾個世紀前有馬丁路德等的宗教改革有了不同的觀念,但是南歐卻是「鐵桿」天主教。在路邊常常可以看到聳立在路旁,敬供神明的地方(如下圖)。

「羅馬假期」那部N年前的電影,讀者們想必在年輕時都看過吧?還記得許願池(見下圖)的情景嗎?去了兩趟都是人山人海,所以挑了這張夜景來觀賞。據導遊說,每日深夜市政府,都派車來把扔到池裡的許願錢,撈出來作慈善之用。再方面也能維持池內的清潔和雅觀。聰明的羅馬人!偑服!

人生苦短,瞬息即過。泛泛人生,生逢其間,有如凔海一粟。我們都像在羅馬市區裡看到的那隻野貓,在陋巷裡探頭探腦。希冀能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意義。轉瞬之間,大限將至,天快亮了,眼看今天又要繳白卷了。明天,明天再重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