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逃亡

華麗的逃亡

初夏六月天,這兒(拉斯維加斯)已連續許多天常達一百多度高溫,真熱。這只是六月初夏,還有漫長的三個多月。為避暑,我們選擇到較為涼爽的英倫三島去遊歷。這次郵輪到達的第一個海港,是一個只有九萬居民的小島Guernsey,首都名為聖。彼得港。島雖小,卻承載了千餘年歷史。羅馬的遠征佔領,法國的統治,英國的最終佔有至今。在文化傳統及生活觀念方式中,深受英國影響,由於離法國大陸海岸只有三十英里,和法國的歷史淵源及文化傳統十分深厚,因此處處也瀰漫著法國風情。二戰期間,曾一度被德國佔領。雖僅五年時間,卻也留下了德國遺跡。碼頭原有的古堡,德軍用來探測海上敵情。二戰期間,奴役島民勞工在地下建成的大型戰時醫院,目前已成了遊人觀光景點。

距倫敦南部港口南漢普嶝/Southampton航行約一夜時間。郵輪週六下午四時開船,次晨七時到達。這兒是海峽島國,百餘年前也許有些荒涼,如今卻是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海港城市。海灣處停滿各式各樣的遊艇。郵輪停靠的碼頭,就有一座古舊城堡,十三世紀建成,當年用以抵禦海盜及外來侵略勢力。城內鵝卵石舖道,古香古色。我們只有一整天的時間,這兒值得流連探訪的名勝古蹟很多,權衡輕重,必須做個選擇。我們決定去拜訪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在這島上的故居。

這是他流亡在此居住了十五年的房屋。1851年,他因為發表政治宣言,反對拿破崙三世獨裁專政,反對戰爭,主張還政於民,給人民以自治自主權力。他的鼓吹影響了許多法國民眾,因此被拿破崙三世追捕而被迫逃亡。逃亡時間達十九年之久,之前曾飄盪在布魯塞爾等地,最後定居在這座美麗的小島上,也正是我們郵輪停靠的第一站。從郵輪停靠的碼頭,當地人說,我們可以步行前往。半山上遍佈一棟棟緊密相連的住屋,那一棟才是雨果當年的居處?走了好一段路,迷迷濛濛,終於遇到一位當地居民,他友善的指引了另一條小路前往。隨著彎曲狹窄的巷弄,步行而上。那天陽光燦爛耀眼,巷弄處處可見繁花綻放,樹木濃郁,是靜謐優雅的住宅區。尋尋覓覓,也許步行了半小時,終於看到了懸掛著法國國旗的白色樓房,啊,終於找到了。夾雜在整排整排類似房屋之間。

這棟樓房已於1927年由雨果的子孫贈送給巴黎市政府。這資產屬於巴黎,難怪插著法國旗幟。樓房入口大門和普通民房相似,左手是一間很小的接待間,隔著一個櫃台,裡面有售票員,票價八英鎊。我們剛趕上十時半的導遊解說隊伍,這一組共十位訪客。

整棟樓房內部籠罩在濃重的黑色之中:濃重的色彩,厚重的木雕,奇特迥異的壁紙圖案,各式各樣的座椅,沙發,餐桌,古銅花瓶,藍白瓷壁爐,人體雕塑,牆壁上懸掛的圖片,壁毯,金光閃閃發亮的屏風…。似乎每樣東西都有著一個訴說不盡的故事,透露著神秘與詭異,讓人感到頭暈目眩。解說員說,這一切都是雨果自己的精心設計。他喜歡抽空到小島各處閒逛,喜歡收集各種不同的物件。而且,他很有藝術天分,看那天花版上舖掛的壁毯,全是他自己設計的圖案花樣,請當地手藝人編織而成。果真,圖案裡有人物有動物有花草樹木,鮮活而脫俗。

這是棟四層樓的樓房,幾乎處處擠滿了雨果收集來的物品。剛進門的樓梯下,兩旁懸掛著許許多多精緻的磁碟,層層疊疊,一排又一排,圖案非常考究。推開右手兩扇鍍金手把的暗門,裡面竟是餐廳。牆上掛著雨果和兒女的畫像,雨果顯得非常年輕。解說員特別指出,這是一付稀有的畫像。其中還另有一付是他和女兒親密的畫像,可惜後來這個女兒因為追逐幻滅的愛情,遠走加拿大,最後客死他鄉,是雨果最傷心痛苦的回憶之一。

而後我們跟隨導遊爬上二樓,樓梯狹窄陡峭,兩旁有各種不同的裝飾品。懸掛在樓梯轉角的黑漆動物朔雕,怪誕而詭異,讓訪客驚奇不已。狹隘的走廊上站立著一架架黑色書櫥。隔著玻璃,很難看清楚裡面的書目,但,導遊說,那都是雨果當年收集的書籍,十分珍貴。再往上走,到達三樓是他的會客室。啊,鑲金鍍銀,閃閃發亮的四壁,令人記起凡爾賽宮的豪華精緻與堂皇。袖珍的雨果會客室,豔麗富足而多彩。鍍金閃亮的巨大鏡框裡面是一面大鏡子,把客廳裡的裝飾品擴大了一倍。黑色大理石的三座龐大勇士雕像,陪襯著一張皇親國戚特製的名貴座椅…。滿屋四壁全是令人眼花撩亂的圖案,人物佈景彩繪全在講述著神秘的故事。

三樓的臥室,初看像進入了中國古代新人的喜房。大紅帳籠罩著四根黑柱支撐的巨大雙人床,而後是巨型人物雕刻、雕花屏風、上面鑲嵌著中國壽星,拄著拐杖,美女伴隨。黑漆立櫃上放滿花瓶、瓷盤、以及奇形怪狀的各樣裝飾藝術品。總之,雨果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這樣的裝飾,全是他個人的喜好,讓人感到眼花撩亂,目不暇接,彷彿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

後來這位法國解說員告訴大家,雨果每天真正滯留最久的地方,卻是第四層的閣樓。那兒面對海灣,海風透過閣樓開啟的天窗輕輕吹來,明媚的陽光從窗口淡淡掃過書桌,那兒還有一個類似三溫暖的小水池,倦了,可以到水池中泡泡水。那兒另有一張可以睡覺的兩用沙發,那是一個完全屬於他個人的世界。沒有任何奇特的裝飾,簡單而樸素。閣樓裏滿是亮麗陽光,海灣就在不遠處,從閣樓可以順著樓梯,進入他的後花園。花園裏有小小水池,樹木參天,種植了許多美麗的花草,十分幽靜。那部《悲慘世界》就是在這個小小閣樓裡完成的。大家環顧四週,看到這簡陋而隱秘的小小閣樓,真覺得不可思議。

雨果的妻子是他年輕時的戀人,結婚後兩人共有五個兒女。但婚後,他的婚外情從未間斷,最為大家熟知的是一位巴黎的女演員,以秘書的名義常常伴隨在他的身邊。即使流亡到這個小城,她也尾隨而來。單獨居住在同一條街的另一棟樓房,每日晨昏,打開閣樓陽台,兩人可以揮手,互道早安和晚安,悄悄傳遞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意。

雨果,法國文學上卓越的小說家、詩人及政治活動家。他的創作生活長達六十年以上。他的作品給法國及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詩歌、小說、劇本及哲理論著。小說中,《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也譯為《鐘樓怪人》在中國擁有大量讀者,拍成電影以後,更擁有大量影迷。《巴黎聖母院》是寫十五世紀,聖母院副主教道貌岸然,由愛而恨,心地險惡,迫害吉普賽女郎。面目醜陋卻心地善良的敲鐘人,為救女郎而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禁欲主義的破產。也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至於《悲慘世界》是寫主角因姐姐孩子饑餓,偷拿一條麵包而被逮捕坐牢,以致於一生所面對的命運,反覆曲折,主教的寬容感化,當時的社會百態。勞苦大眾,貧民百姓所遭受的生活折磨,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為共和理想起而革命,遭受失敗等等,共一百二十萬字鉅著。反應了法國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對未來的理想及期待。

做為中國讀者,最讓人感到雨果的偉大之處是他的正義感。當1860-6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在北京圓明園掠奪歷代皇室珍寶,並放火焚燒圓明園三天三夜。燒死護園太監、工匠、宮女三百餘人。雨果對於沾沾自喜的法國軍官,以公開書信的方式,嚴厲指責,讓人深深感到了雨果的坦蕩胸襟。而這封公開信就是在這閣樓裡寫成。現把原信節錄幾段: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中國的圓明園相提並論。…。這一奇跡現已蕩然無存,兩個強盜這一天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

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浩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歷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一個叫英國。對他們我要提出抗議…。

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富歸還被劫掠奪的中國。1861年11月25日。」

徘徊在雨果當年的花園裡,穿越了時光隧道,我們在這裡逗留了整整半日,深感慶幸,旅遊的第一日,收穫竟是如此的豐富美好。

(孟絲。於拉斯維加斯近郊。201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