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軍最得意的事

直接講答案吧,我在海軍二十七年,最得意的事是艦船離靠。
什麼是艦船離靠?
就是把船開離港口,或是開進港口,靠上碼頭。
做個單純的比喻,就等於把汽車駛離或是停進停車位。
初學開車的人必能體會,在有限的空間把愛車停到正確的位置,不是簡單的事。更何況是沒有煞車,隨時都會受「風」、「流」影響而漂動的船。
船的噸位越大,移動時的慣性動力越大,艦船離靠也就越困難。
最簡單的是泛舟划船。曾經到日月潭、碧潭之類的遊樂區划船嗎?記得划離船位,或是把船靠回去的過程?
那麼小的「舟」都不容易離靠,更何況是一艘幾百、幾千噸的戰艦!

相片一:永嘉艦(獵雷艦)

我在海軍當了兩任艦長,第一艘是永嘉艦(獵雷艦),船長五十公尺,吃水五百噸;第二艘是張騫艦(成功級飛彈巡防艦),船長一百五十公尺,吃水四千兩百噸──試想一下她們的大小、噸位,離靠碼頭豈是簡單的事?
一般大型商船的離靠,由於風險太高,多半交給專業的領港負責。即使軍艦,只要吃水超過兩、三千噸,幾乎也全交給領港負責。領港非常熟悉所負責港口的水域狀況,又擁有拖船的協助,是艦船離靠的專家。
我兩任艦長總計當了四年,有三項紀錄值得向海軍同仁誇耀:

一、從不使用領港

說「從不」也不正確,仔細想想,有兩次例外,都是在張騫艦。一次是交艦的時候,我把船從中國造船公司開回左營軍港,那是我今生第一次操作張騫艦。為了保險,領港上了船,卻只在旁邊看著我發號車舵令。
第二次是張騫艦進船塢整修。船塢的空間小之又小,進塢必定由領港負責。由於我對張騫艦的操控比領港更嫻熟,因此那日領港登船,從頭到尾也只在旁邊看著我示範操作。

二、從不使用拖船
由於港內迴旋空間有限,單是靠船隻本身的動力,要反覆運用「前進、後退、前進、後退……」,同時配合「左/右滿舵」,有點像把車從「前後空間極度有限」的停車位開出來,是很費時的工作。
拖船雖然叫「拖」船,其實她大部分的時候在「推」──用船頭頂著需要協助艦船的船身,使盡馬力推!
拖船的船頭是鐵,軍艦的船身也是鐵,鐵和鐵的碰撞必然會造成損傷。
為了避免損傷,拖船的船頭會加裝大型廢棄輪胎,每次「使盡馬力推」的結果,必會在船身留下污痕。
我希望船的外觀清潔乾淨,因此從不使用拖船,每次進出港都是「大車大舵」(高速前進/後退,快速左/右滿舵),由於不需要等待拖船的配合,耗費的時間反而更短。

三、離靠的速度是海軍的紀錄

永嘉艦的噸位小,離靠快速不值得自豪,但是四千兩百噸的張騫艦在我手中,敢保證是前無古人的快速。
舉一個例子,那天進左營港,準備靠泊東二碼頭,從在港外廣播「全體就進出港部署」,我以二十四節(張騫艦極速二十八節)通過外防波堤,一路減速,直到靠好碼頭,繫牢六根纜,再廣播「全體解除進出港」,只花了十四分鐘多(秒數已記不得)。


相片二:張騫艦(成功艦飛彈巡防艦)

「十四分鐘多」有多快?
類似噸位的軍艦停在類同難度的碼頭,別的艦長大約要四、五十分鐘,能夠短到三十分鐘的已屬不易,十四分鐘多啊……,嘿,真的是前無古人。
為什麼我艦船離靠如此迅速?
第一,我不用領港。用領港首先要等待領港,接著是減速,船速慢了才能讓載送領港的拖船追上。不用領港可以直奔停靠的碼頭,至少省下幾分鐘。
可能你會好奇,我為什麼不用領港?請領港服務,我個人無須花一毛錢,何苦硬撐、自己冒險呢?
原因很簡單,領港因為技術好,脾氣就大,我在小官的時候常看到領港羞辱艦長。我對艦長忠心耿耿,每每看得是咬牙切齒,暗暗發誓將來自己當了艦長,即使撞船,也不依靠領港。
第二,我膽子大、學得快。學得快或慢是一種比較,跟你比,可能我算慢;但是跟大部分人相比,我算快。至於膽子大,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我喜歡逞能──只要不出事就是優點,否則就是缺點。
第三,我的運氣不錯,無論永嘉艦或張騫艦都是最新型的戰艦,操作性能靈活。尤其是永嘉艦使用垂直車葉,不僅可以左/右橫移,還能夠原地打轉。至於張騫艦也不遑多讓,她從「進車」到「退車」無須改變大軸的旋轉方向,只要改變車葉的旋轉角(pitch angle),十多秒鐘車葉就會出現「反向力」;再加上艦艏有兩部「輔推進器」,如同擁有兩艘小型拖船。
第四,我操作練習的機會頻繁。我是張騫艦首任艦長,接艦後前六個月要進行「交艦後訓練與測試」,幾乎天天要進出港。每天練習一次,和別的艦長相比,他們一個月可能只有幾次。熟能生巧是必然的。操作到後來,我對張騫艦車舵的性能暸若指掌。
如今回想起來,我還是感到非常自豪。
永嘉艦任內某日從事「航安檢查」,從出港、備戰、損管堵漏、指位拋錨,一邊進港一邊核生化作戰,到靠好碼頭──別人要半天的行程,我只花了一個多小時。那天從解脫纜繩
我就加足馬力,除了指位拋錨必須減速,我全程保持「最高速」──全速衝回小港,再以最高速倒車靠上碼頭。船停穩的剎那,總部「督察長室」的長官長長地吐了口氣,搖搖頭說:「爐火純青!」
至於張騫艦,大車大舵的引擎怒吼聲經常引人側目,進出港多半造成港區不小的騷動。許多士兵會停下手邊的工作,用有點景仰的眼神看著我們進出港。
講這些往事,似乎我艦船離靠的過程始終順利,其實不是。
張騫艦駛回左營的第二天,因任務必須和岳飛艦換船位。岳飛艦先離開,在左側方等待;我準備斜二、三十度,筆直往後退。不幸我取的斜角不夠,船後退時又無法保持「筆直」,幾幾乎和後檔的船相撞。所幸在千鈞一髮的剎那我下了正確的車舵令,老天保佑,兩艘船以幾十公分的距離劃過。
幾幾乎要撞上的那一刻,我的心臟幾幾乎要跳出來。
事後回到「艦長室」,我痛定思痛,差一點決定以後「完全依賴領港」。所幸不服輸的個性讓我咬牙堅持下來,否則今天的我,哪有資格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