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書容易校書難
目前電子書網站相當多,幾乎都在大陸,且幾乎都是同一個原始電子檔抄來貼去,有時少貼了一些或多出幾句亂碼,品質往往愈轉抄愈差,有的不知所云,有的甚難下嚥。讓人心動又心痛。高品質的電子書,真是難找。
上這些網站還得小心那些有色廣告,和跳出來要您下載的程式。儘管如此,我們仍得感謝這些網站,沒有它們,就連最低品質的電子書,也找不到。
網路上的電子書雖然成千上萬,但說真的,並非神奇到所有的書都能找到電子檔。有些書從來就沒人建過電子檔,或者曾有過但已失蹤。偶爾有讀友來信,希望我們能放某某作家某某書,可是若在網路上完全找不到該書的電子檔,我們也生不出來,真是抱歉。
新書、無名作家、或不太為人所知的書,是不太可能有電子檔的。畢竟,要將一本書重新輸入或掃描成電子檔,沒幾個人有原書,有時間,或願意這樣做。因而大陸過去這些年,對電子書的貢獻是令人感激的。許多絕版,或被人所遺忘的好書,在網路上仍然留傳著,品質差沒關係,至少還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機會,稍加整理校對,仍可一睹,只要您不過分吹毛求疵的話。
好讀的定位
好讀是讀友協力清理正體中文電子書的平台。站上所有的書,都可免費在線上,或下載完整閱讀。若您需要純文字檔,也很簡單,使用好讀製書程式mPDB就可由下載的書檔轉出。
好讀提供您的是方便的閱讀環境,想要閱讀,卻苦於手邊無書可看的時候,請隨時再來好讀瀏覽,也許就可找到幾本未曾見過或想重看的好書。忘了好讀的網址,別煩惱,只要用Google搜尋好讀兩個字,第一個搜尋結果就是好讀。
好讀電子書的版本類別
好讀電子書,依來源及校正的程度,與原書會有些微或很大的差異。為了便於區分,分為三類,要靠讀友不斷勘誤校正才能越來越好:
【分工輸入版】品質最好,是由眾讀友按掃描檔,分工輸入的。
【典藏版】由原作者提供,或參照原書整理校對過,掉字缺頁均已補齊。當然錯謬仍在所難免,看到錯別字,請不吝指正,造福後讀者。
《經典版》品質算好,雖無原書可參照,但至少整理校正過一遍,不但排版調整過,標點符號、常見的錯別字也多半改過,但因無原書可參照,若原始電子檔掉字缺頁,經典版也從缺。
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能更新。為了便於區分更新的日期,好讀電子書的首頁特別註明製作的日期,如《二○一五年三月六日版》。同一本書,日期越新的,品質越好。下載閱讀或勘誤,請使用站上的最新版本。
站上的書是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正式更新。若註明的日期超前,並非打錯,而是更新預告,提前放上的新書或已再修正的版本。
為何為沒有這本書?可否增加那本書?
好讀不是出版社,站上的每一本電子書多半是讀友依個人的興趣,花了很多的時間,整理校正出來與大家分享的。因為費時費事,無法量產。
沒有的書,一是截至目前為止,無人有興趣整理製作;二是有人製作過,但品質太差,不值得放;三是網上查無現成的文字檔,無法加工整理校正;四是沒見過原書,也無原書掃描檔。若您能提供原書掃描檔,方便建檔校正,上架的機率會提高。
閱讀時,發現錯別字,可以改嗎?
若大家各改各的,很難確認哪一個版本是最好的。每個人看到的錯別字也有異,最好的版本要靠大家的眼睛一起來除錯,才能讓每本書的品質越來越好。發現錯別字,請按這裡
很多世界名著,有譯者版本學,讀者會認真比較不同譯者譯筆之流暢與否,不知道讀友在下載書時,能否得知好讀版參考的是哪一個譯者翻譯的版本呢?
電子書製作不易,高品質的世界名著電子書非常少,無法卒讀的好讀也不會放。典藏版,讀友參照原書再整理校正過的,多半是有標明譯者,或上網就可查得到。經典版,多半是讀友自對岸找來的簡體檔,邊看邊改,再整理製作成的正體版。原始檔一般說來,品質甚差,也難知譯者是誰。好讀版經讀友陸續校正勘誤,只能說可讀性較高。要講究譯者版本學,只有一途:購買中外文版原書比對。
電子書是製作者手打的嗎?為何有些電子書會打出這麼多錯字?
站上的電子書原先多半無文字檔,是由後人輸入,多半不是製作者。譬如說,司馬翎的《帝疆爭雄記》乙書超過八十萬字,手打要多少天?二十天?會有人肯花二十天手打這本書嗎?比較可能是大陸有人將原書OCR成簡體文字,置於網上。OCR的辨識率不可能100%,需要人工再整理校正。但大陸會有人再按原書逐字核對嗎?當然不太可能。
正確率90% = 八萬個錯字 (未校,算好的)
正確率99% = 八千個錯字 (一校)
正確率99.9% = 八百個錯字 (二校)
正確率99.99% = 八十個錯字 (三校) (換一個人校可減少盲點。)
等不及的書,自己動手製作比較快
實際上,好讀轉檔程式mPDB很容易使用,您自己製作一本就知道了。困難之處是大部份的人,能有時間看書就不錯了,想到要花時間,自己製作一本給自己看,就難了,要邊看邊停下來改錯,那就更加難了!現成的還是方便。可是若每位讀友,這一生,只要能精心製作一本高水準的愛書,與大家分享,每個人可選擇的現成方便,就多了,未來的讀友就更加有福了。
有緣來好讀
好讀這十幾年來的演變,大部份是緣自和讀友們互動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先知灼見的藍圖可依據。好讀也不做任何的廣告,日益增加的讀友,有些是經人推薦,有些是不小心自己找上門來的。大概就是俗話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讀友遍及全球一百四十多個國家。較難以思議的是,其中60%以上居然是習於簡體的大陸,而原本佔多數的台灣僅佔20%左右了。是台灣的讀友變少了嗎?當然不是。是大陸的讀友越來越多,以人數算已是台灣的三倍,幾個月前只有二倍。
好讀的期望
文化資產有其時代或地源之特性和立場,好讀收藏之各類書籍和文章留言內容廣泛,各種立場看法都有,但只代表各作者或讀友本身之意見,並不代表好讀之立場。
好讀於2001年9月3日正式上線,是有了網路,有了電子閱讀器,才有好讀。好讀的原意只是帶頭整理製作一些電子書,讓大家試試手執閱讀器的樂趣。當然百年前,清末民初左右的書,最無版權爭議。困難處是這類的書籍網路上很難找到,又半文言半白話,缺字無法補,錯字又沒有原書可核對,就是辛苦輸入整理出來,也沒有幾個人要看。
即使如此,好讀也不隨便放書。放的多半是絕版或早期紙本印刷的好書,由讀友,花了十天至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辛苦整理校正出來的版本,有些難免有版權爭議,好讀是扛了不少責任,也被找上過一些麻煩。實際上,版權是保護作家的收入,若已絕版,就無收入可言,要講侵權,要看誰在說,和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沒人買得到,看的人也越來越少,才是作家的損失。一本慘澹無光、過時過氣、乏人問津的書,能再亮麗重新出現在網路上並保留下來,好讀是功是過,自有公理。
兩岸分離之後的三四十年,大陸文化開了天窗,港台則文藝再復興,尤以武俠小說更是獨具一格。可悲的是這段時代的好書不是絕版了,就是難以再覓得;令人驚喜的是在大陸的電子書網站居然可找以到許多簡體電子檔,真是文化的救星。目前手執閱讀器流行了,若您不是從事中文研究,想看的不是古典中文作品,或許能在好讀找到這段時期的一些令您懷念的老書。
由於好讀的鍥而不捨,才會有像嘉明這樣的讀友,整理出這麼多高品質的武俠小說。希望經過更多讀友的努力,好讀能累積更多的文化資產,不但讓世界各地的今人,也讓五十年、一百年之後的未來人也都能隨時隨地再欣賞。